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 让博鱼网页版人投身科普创作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科学离人们很远。而要拉近普通民众与科学的距离,需要科学技术的普及,需要繁荣科普创作,让博鱼网页版优秀的、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走近老百姓。作为由省财政厅立项,省科协、省科技厅联合主办,广东科技报社承办的全省性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至今已走过了6个年头,也已经成为广东省科协科普资源开发的一大品牌。通过举办该项赛事,我省的科普作品创作专业工作者与学校师生及广大科普作品创作爱好者在科普作品创作上形成了一股合力,成为一支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普作品创作生力军。
鼓励科普创作,营造科普氛围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务院在2006年2月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提出“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的任务;并提出了“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等措施。
与国内公众科学素质较好的北京、上海相比,广东省的公众科学素质整体状况相对落后,离建设创新型广东仍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广东科普作品创作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人们对科普作品的需求殷切;另一方面,科普作品创作存在总量少、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与其他的文化产品创作相比,科普作品创作在科学知识、艺术修养和技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素质与艺术素质两者俱备,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
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定,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省科协和省科技厅联手,共同组织举办“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通过大赛活动的开展,让科普作品创作队伍形成合力,激发我省各界人士的科普作品创作热情。
拓宽作品形式,创作队伍不断扩大
为了繁荣科普创作,促进各种形式的科普作品的涌现,主办单位也不断创新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形式。第一届大赛以平面、影视科普作品为主要征集对象。第二届大赛主办方则联手广东省美协,举办了以美术书法科普作品为主的“美术·书法专题作品创作大赛”,并将入选作品集结成册,以及举办展览。第三届大赛,主办方则联合广东省文化厅,针对动漫网游作品进行征集。第四届大赛,联合广东省作协,以“科普DV视频剧及科普小品剧本”为内容进行专题作品征集。第五届大赛则广泛征集平面科普作品、音像影视科普作品、数字化科普作品。第六届大赛首次针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读本征集科普作品。
参赛者当中,有资深的科普作家,也有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科协组织、科普机构以及学会、协会的老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广东各地市科协每年借大赛也举行类似的创作活动,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参赛,在基层掀起科普创作的热潮。
首届大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不仅欣然应邀担任大赛高级顾问,而且还发动其学生参加大赛。第三届大赛中,广东各高校动漫网游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成为创作主力。在第五届大赛中,中山大学影视协会的会员们积极参与,创作了一批科普小品前来参赛。
更难得的是,在第六届大赛的参赛者中还涌现了一批中小学生,尽管他们的大部分作品整体上显得有些稚嫩,技巧上也欠缺专业水平,但当中也不乏优秀者,来自广州市流花路小学年仅12岁的学生张睿把自己养蚕时的发现及心得体会,通过观察、研究、记录和拍照,并结合网络资源和百科全书等资料编撰成书。其创作的作品《蚕宝宝的秘密》就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赛自主创作类作品的二等奖,给专家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来,通过举办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我们也发掘了一批科普创作的新生力量,如广东药学院邹宇华教授及其团队连续参加多届比赛,均有作品获奖。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