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结硕果 普及科学知识 培养科技教师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七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梅州青少年载誉而归,获得科技创新一等奖2个项目,二等奖3个项目,三等奖5个项目,位居全省山区市首位。其中,金山小学林伟城的“新型书画桌”还被推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是梅州市青少年获得奖项连续三年三度创新梅州历史记录。梅州作为欠发达边远山区,为何能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作比赛中屡获佳绩,笔者带着好奇,采访了梅州的部份中、小学校,一股股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的热浪迎面扑来……
青少年为何有从小崇尚科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搭建科普基地,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6月11日上午,在蕉岭县镇平中学的礼堂里上,人头涌动,该校师生津津有味地观看着机器人的表演,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观看完机器人表演后,师生们还参观、体验大量的现代科技作品、科普展品游戏、科技新生活图片,丰富多彩、神秘有趣的科普活动,让在校的1400多名师生流连忘返。
这是市科协近年来组织科普进校园的一个缩影。其目的是努力促进科技文化活动在学校全面开展,引导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从娃娃开始,从青少年开始,从落实科普规划纲要开始。市科协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专门制定详细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等9个专项工作方案,确保实施《纲要》责任、人员和措施到位,实施“四大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是科普工作的重头戏,市科协近年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在城市社区举行应急避震演练,免费发放的资料包括健康安全生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宣传资料以及紧急救护和血液生理常识等小册子。在网络上维护架设网络线路、维修电脑、培训计算机网络人员,利用网站宣传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校园里举行《健康与和谐社会》、《科技新生活》等多套科普专题图展。在农村开展科普讲座、科技下乡、科普灯谜、义诊、科技咨询、信息技术培训等活动。在梅城百花洲等繁华街区,科普画廊展出科普挂图,应对地震自然灾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应急防范知识广泛普及,使科普工作经常性、社会化、群众化,把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到实处。
“哇,飞机来了……”,梅县机场航空科普教育基地一片欢腾,来自梅州市青少宫的100多名小学生,在航空科普教育基地观礼台上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了ERJ145型飞机的降落和起飞过程。这是去年7月28日市科协与梅县机场公司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后,众多中小学生先后“走进梅县机场”开展“新奇、趣味、饱满、愉快”的航空体验之旅的场景。
梅县机场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这里(梅县机场)建立科普基地,对加强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科技知识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创新意识,培养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科学的兴趣、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非常深远意义。市科协近年来先后在梅县机场、市农科所等地建立了10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和实施科学实验,经常开展社会性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少年如何从“异想”到“动手”现实科技创作?
——创建特色学校,培训科技教师,充分发挥青少年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兴宁市龙田中学的一间课室里头,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学生自行制作的新奇小发明。“这是无源之水,那是共振演示仪,这是本次大赛一等奖的色光混合器……”指导老师黄启荣认真地向笔者介绍着小发明的原理、作用以及它们诞生背后的小故事。
兴宁龙田中学是这第二十七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的大赢家之一,除了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一等奖外,还获得了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
当笔者流连在“气垫导轨”的小发明前时,导轨的小发明人钟学舟学生走过来。他告诉笔者,研制这些小发明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过程。钟学舟说,罗老师不仅仅指导我们从课本中寻找灵感,他还指导我们从考试题中选题制作试验仪器,让原本理性的、平面的、文字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了感性的、立体的、实物的、生动有趣的现象。这些发明创造的过程,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引导着我们走上“热爱科学、自己动手”的路子。
积极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学生科学创新,提升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就是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目标,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科学教育活动,使学生主动认识科学,积极动手动脑,掌握科学的观察、分析、探究、实践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三年来,梅县新城中学、梅州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华县实验学校先后被省授予为广东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现有10多间学校进入特色学校辅导期。
离开兴宁龙田中学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广东省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梅县新城中学。该校也是这次大赛优秀组织奖单位。车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于国旗旁的一尊特色雕塑“体验、创新、成长”。雕塑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电烙铁、火箭、钢笔直指云霄,下部——三本厚书扎根于地。雕塑的设计者、该校的科技辅导员余顺欢老师告诉笔者,电烙铁代表着技术与体验,火箭代表着科技与创新,钢笔代表着文化与成长,铭刻着“我发现、我创造、我快乐”字样的三本厚书象征着知识。雕塑寄托着学校希望学子们,在打牢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余老师告诉我们,多年来,梅县新城中学通过课堂上“学会怎样学、交互照样学、独立自主学”的“三台阶渐进”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大力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曾获25届省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的该校学生钟鹏辉感触良多地说,正是学校崇尚科学的良好环境、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间的交流学习,将我带入了科技创新的殿堂。
如果说创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是硬环境的建设,培训科技教师就是软环境的建设。市科协每年输送20多名科技教师参加省科技辅导员培训,今年还特邀了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省级专家等来梅,与梅州科技辅导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梅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使梅州市科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目标和突破,推进梅州市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大埔县田家炳小学学生魏怡恒的作品《人与自然》,获得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笔者专门采访了该校的指导老师冯杰鸣。冯杰鸣说:“美术天地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画科幻画不但要有美术功底,而且要懂得一定的科技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还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前人科技知识的结晶,可以作为科幻画的基础,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指导老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常常与学生一起交流神舟九号、人造卫星,太阳系宇宙知识,克隆技术、机器人研制,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想得博鱼网页版,想得更远,想得更新,想得更奇、想得更善,想得更美。”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冯杰鸣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创作,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肯定优点,改进不足,经常鼓励学生多参加省、市比赛,不断磨炼,不断成长,就一定会成功的。
笔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就读金山小学学生林伟城,跟随父亲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需要一个人在书桌前牵拉宣纸,如果没有人在桌前拉纸时,需要书写者自己停下笔来,双手拿纸向前移动,这样就使书写的过程断断续续,不能流畅贯气,作品的艺术效果因而大打折扣。他想,如果书写者自身能够随意地调整纸张的书写位置就太好了。于是,他就决心设计研发一个新型书画桌。在辅导老师黄凯达的指导下,这个新型书画桌研制出来后,被市推荐参加省级比赛获一等奖,同时又被省竞赛单位选送参加今年8月国家级比赛。
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一支能够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与实践的队伍在梅州市初步形成,带动了梅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一批学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
用户登录